高级搜索

1991年  第18卷  第1期

栏目
论文
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相应抗原的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报告一株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相应抗原的纯化及分析。MGcl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获得纯化的IgG56,31mg与2g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偶联,制备免疫吸附剂。用MGcl免疫亲和层析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纯化出MGcl相应抗原,经蛋白酶处理,高碘酸氧化,电泳脂蛋白袭色,SDS—PAGE及Immunoblotting等实验分析证实MGcl相应抗原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分子量为72Kd和52kd。
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1958—1988)
摘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1958年至1988年间共收治36例恶性苗勒氏混合瘤。作者认为疾病的分期以及肌层侵犯的多少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应采用临床分期和手术分期相结合以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以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裸鼠自发性乳腺癌在裸鼠皮下生长及高转移表达
摘要:
将一例裸杂鼠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系裸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12代,共移植裸小鼠27只,成活率达100%。对该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特性的研究表明,其具有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较短且相对稳定,生长迅速,间质血管丰富,并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转移率达100%)的特点。宿主的性别对其高转移表达无影响。故该移植瘤的建立将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等关系上有一定意义。
脂质体包封甲氨喋呤对大肠癌细胞系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
摘要:
利用3H-TdR掺入技术同时观察了不同浓度的MTX脂质体对大肠癌细胞系HR8348体外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TX经脂质体包封后,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比相同浓度的游离MTX明显增强。
抗瘤药与胸腺素对小鼠脾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的影响
摘要:
本文用3H—TdR释放法检测了平阳霉素、阿霉素及胸腺素对BALB/C小鼠脾细胞杀伤YAC—1瘤细胞活性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平阳霉素除了能直接杀伤瘤细胞外,也能增强脾细胞NK样杀伤活性;并证明阿霉素有相同的作用;当平阳霉素、阿霉素分别与胸腺素合用后,这种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二苯并(a、h)蒽诱发小鼠肺腺癌超微结构的研究
摘要:
用二苯并蒽诱发了高发病率(90%以上)小鼠肺肿瘤,其中80%以上为腺癌。电镜观察发现有的腺癌具有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特点,有的具有Clara细胞的特点,多数腺癌则兼具有Ⅱ型上皮细胞及clara细胞的特点。
核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初步报告
摘要:
本文报道42例乳腺癌术后全身骨扫描和x线照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无疼痛症状的21例中骨扫描阳性14例,阴性7例,随访中2例符合骨转移。有疼痛症状的21例中骨扫描阳性16例,阴性5例,其中随访符合骨转移9例。上述结果表明全身骨扫描阳性符合率为36.6%(11/30),无假阴性。x线骨照片阳性9例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4例为假阴性,其阳性符合率为77.7%(7/9)。本组资料说明核素骨扫描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早期寻找和诊断骨转侈的一种方法,结合x线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但所出现的相当高的骨扫描假阳性率(63.4%),尚待进一步分析。
肝癌组织间热疗临床病理初步报告
摘要:
本文报告了1986年12月至1988年5月,采用组织间射频(RF)热疗,治疗2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的结果。单纯热疗及热疗+放疗的一年生存存率高于外科组。热疗后的病理改变:急性期主要是炎症改变。慢性或晚期改变主要是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外围有纤维瘢痕组织包绕,形成一个完全的囊壁。坏死组织附近可见血管内血栓机化再通现象及新生的肝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增大,双核增多。从而提出了加热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对评价热疗后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了探讨。
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在足部低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
足部浅表低恶性肿瘤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往往造成严重的组织缺损,由于足部有行走和负重的特殊要求。修复常较为困难。作者应用邻近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三例足跟和内踝旁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男,二十九岁,右内踝前下方复发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病灶范围2×3cm,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9×6cm,深达骨膜面,设计等大的足背岛状皮瓣,蒂部包括足背动、静脉、胫深神经及腓浅神经中间皮。旋转150°覆盖创面。供区用中厚
子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癌胚抗原免疫组化研究
摘要:
使用PAP法对9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宫颈标本进行了CEA研究。所有的17例原位癌及11例中度非典型增生中的2例检测到CEA。在正常鳞状上皮、鳞状化生上皮及轻度非典型增生未见到CEA。CEA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用于中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诊断。
皮肤三原发癌1例
摘要:
皮肤三原发癌罕见。现报告一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农民。(住院号110830)头皮、胸肋部和左股外侧先后出现不同皮损2~4年,各皮损临床、病理检查如下: 1.左额顶部皮损:皮损面积4×3cm,皮面粗糙,中央呈疣状隆起,表面溃破结痂,周围有色素沉着。切面实性、灰白色粉渣样、质软、镜下,表皮基底及真皮内见多个瘤细胞团,周边细胞柱状呈栅栏状排列,内部细胞密集,细胞多边或短梭形,胞浆少,核大,核分裂相多见,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 2.右胸肋部皮损:皮损中央为乳头状肿物。
乳腺良恶性病变与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文对506例乳腺良恶性病变间质肥大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其中乳腺癌162例,纤维腺瘤238例,乳腺结构不良106例。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结构不良间质肥大细胞最多,乳腺癌次之,纤维腺瘤最少。乳腺癌中以导管癌间质肥大细胞反应最强,纤维腺瘤中以管周型较管内型多。通过研究说明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是宿主抗肿瘤的一种防御反应,同时为临床估计预后提供了部分形态学依据。
肺、食道癌患者血清中大分子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摘要:
利用特异性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催化测定方法,检测了30例食道癌和21侧肺癌病人血清中HMAP的含量。发现HMAP在这类病人血清中出现的机率较高,特别是食道癌,其阳性率可达73.3%。说明HMAP可能是一种癌相关同工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HMAP含量对肿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化学致癌物质BBN的制备及其诱发大鼠膀胱肿瘤的作用
摘要:
我们制备N—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并用于诱发大鼠膀胱肿瘤,获得成功。
前列腺素E1和亚硒酸钠对A549肺癌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观察了PGE1和Na2SeO3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DNA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四组:Ⅰ组作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培养基内分别加入10ngPGE1/ml,10ngPGE1和1μgSe/ml,1μgSe/ml。使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表明,Ⅱ组(10ngPGE1/ml)和Ⅳ组(1μgSe/ml)A549细胞内DNA含量明显降低。通过测定单个细胞的DNA含量,我们发现PGE:和Se作用后A549细胞各周期比率发生了改变。Ⅳ组的组方图峰值左移。我们对PFE1和Na2SeO3可能的抑制机制进行了讨论。
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清纤维联结蛋白的影响
摘要:
本文对52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与50名健康人的血清纤维联结蛋白(Fn)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放疗前肿瘤患者的血清Fn值(118.8± 39.7μg/ml)明显低于健康人(186.9±39.4)(P<;0.001);放疗后(154.9±53.1)比放疗前有显著升高(P<;0.001);本组中病例较多的鼻咽癌、其他头颈部癌、食管癌、脑瘤和乳腺癌患者的平均Fn值均升至健康人水平(P>;0.2—0.5)。检测血清Fn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一种简便方法。
FAm型方案治疗四期胃癌30例疗效分析
摘要:
本文收集我院1986年1月至1989年10月内科36岁以上四期胃癌住院病人共30例,均系术后复发、转移或不能手术者,全部随访。给药方法用FAm型方案(FAm五日疗法)。疗效评定按WHO标准,近期有效率(CR+PR)40%(12/30),用药后部分病人出现1至2级骨髓及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我们认为FAm型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较好的方案。
卡卜西氏肉瘤1例报告
摘要:
卡卜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亦称特发性出血性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我院开院来仅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余××,男,55岁。已婚,汉族,湖北籍人。患者于89年9月左小腿夹伤后,当时疼痛剧烈,小腿下方部位可触及1.5×1.5cm2的结节,质硬、固定、表皮无隆起。未予重视。且肿块渐增大。并突起表皮,有压痛。
贲门癌术前检查与可切除性探讨——附100例分析
摘要:
浙江省肿瘤医院外科严福米本文从100例收入院手术的贲门癌术前x线,B型超声波及胃镜三方面检查资料的分析中试图获得肿瘤可否切除的参考依据。认为在x线片上有<;8cm的病变区,B超无腹内转移病变以及胃镜见到病变<;5cm无明显溃疡或仅浅溃疡者的三方面综合起来则肿瘤切除机会较大。相反,上述三方面表现超过此限者则切除机会减少。当然并非绝对,仅供参考。
上皮样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摘要:
本文报告少见的上皮样骨囊肿10例,其中8例位于指(趾)骨末节骨质内,余2例分别发生于第5掌骨及胫骨内。男8例,女2例。年龄21至48岁。病程1至10年。6例有外伤史。诊断均经临床、X线、手术及病理证实。治疗囊肿摘除,髂骨植骨能获得满意效果。
带蒂大网膜加游离植皮一期修复胸壁全层缺损2例报告
摘要:
我们对2例前胸壁肿瘤行广泛切除胸壁全层缺损(10×11cm2及8×8cm2范围)后,在不能运用附近肌皮瓣情况下,试用带蒂大网膜从腹部经胸骨后拉向胸壁修补缺损即时游离植皮,结果一期存活。愈合良好,报告如下: 例1,男性,42岁,住院号27655。因15年前左胸前壁平滑肌肉瘤前后4次广泛切除复发。于89年12月27日再次入院,检查一般良好,左胸前壁原多次手术植皮处又一肿块5×6cm2,固定于胸壁并累及肋骨、胸片(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临床分析——附26例报导
摘要:
本文分析2813例应用胃复安止吐的病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26例,中毒出现率0.92%,其中痉挛性斜颈12例(46%),帕金森震颤6例(23%),伸舌假性球麻痹和强直性张口或牙关紧闭各4例(15.4%),停药和及时应用安定,可很快中止上述症状。本文还对其中毒的和解毒的机制进行讨论。
类似早期胃癌的进展期癌——附14例分析报道
摘要:
1981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类似早期胃癌的进展期癌14例,占同期手术切除胃癌的6.2%。发病部位以贲门部最多,占57.1%,内镜检查凹陷型(Ⅱc、Ⅲ+Ⅱc)5例(35.7%),隆起型(Ⅰ、Ⅱa)7例(50%),12例疑诊早期胃癌,2例诊断为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以低分化型腺癌最多,占64.3%,11例浸润至肌层,仅3例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亦较少。本病介于早期与进展期之间,预后较好。经随访2~8年,11例存活,3例死亡。
横纹肌肉瘤25例报告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75—1985年间收治的25例横纹肌肉瘤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岁,这种肿瘤发生在不同部位:头颈部、肢体、躯干和睾丸,组织学类型包括胚胎型、腺泡型、多形性,葡萄状型和未定型,5年生存率为12%,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关,适当广泛的切除肿瘤联合放疗和化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肿瘤细胞克隆新技术——克隆环克隆方法
摘要:
研究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肿瘤细胞株。迄今,虽然已建立了许多肿瘤细胞株,但是具有独特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特性的细胞株仍不断有人报导。早期建立细胞株的主要困难有三点:一是微生物污染。二是培养细胞对复杂营养索的要求。三是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目前两个问题已基本得到克服,最困难的是如何除去过度生长的间质细胞(纤维细胞)。
纵隔畸胎瘤破溃伴脓胸、心包炎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
摘要:
张××,女,17岁,89年11月以胸痛、胸闷、心慌、气促半月,进行性加重入院。查体:T:36.8℃,P:88次/分,R:21次/分,BP:17/9KPa,karnofsky评分30分,贫血貌,呼吸运动幅度减低,两肺尖闻及哮鸣音,心尖搏动点弥散,心界向两侧扩大,HR:95次/分,律齐,音遥远。
抗癌药物敏感试验近展
摘要:
近年来,以抗癌药物治疗个体化为目的的抗癌药物敏感试验受到重视。各种肿瘤活细胞定量方法逐步形成抗癌药物评价系统,用于药敏试酸,亦用于药物筛选。药敏试验总的趋势是从动物体内转向体外,从昂贵,费时转向简易、快速,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这些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增殖分化的一些特征及其与药物的关系。目前,该领域正面临着进一步深入反映肿瘤与药效,面临着临床验证的新挑战,并有待于抗癌药物本身的发展。
四会县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趋势分析
摘要:
四会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绥江下游,面积有1206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人口35万多人,是目前中国鼻咽癌最高发的县。自1975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文就1970—1986年鼻咽癌发病及死亡资料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肝动脉结扎联合动脉插管化疗及阻断血流法治疗晚期肝癌1例
摘要:
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治疗方法较多,如肝动脉结扎术、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放疗,热疗、肝动脉阻断血流、中药等方法.总的治疗目的,一是延长病程延长生命,二是使肿瘤缩小争取二期手术切除。近几年国内多以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为首选,但尚未普及.而单纯肝动脉结扎,部分病例于结扎后,肿瘤供血动脉又形成了侧枝循环。因此,尽管方法多样,但每个单一方法只对少数病例有效,且疗效不甚理想。我院对晚期肝癌,近几年多采用了联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有提高,现将疗效显著突出的一例。
阑尾畸胎瘤引起急性肠扭转1例
摘要:
患者女,64岁。因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二天入院。既往无外伤及腹部手术史。
小儿CNL23例临床分析
摘要:
23例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中数年龄7.5岁,发生在AL初发阶段者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