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1997年  第24卷  第1期

栏目
肿瘤防治研究
骨巨细胞瘤定量诊断与恶性度分级研究
摘要: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IAT)对51例骨巨细胞瘤(GCT)为研究对象,13例骨囊肿和15例骨肉瘤为对照组,对细胞核(GCT取基质细胞核),DNA含量测定,DNA倍体类型研究,术后复发病例的DNA倍体类型与其传统分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GCTⅠ级和Ⅱ级之间无显著差别,且它们的生物学属性属潜在恶性和低度恶性范畴,研究还揭示GCT的DNA≥5C细胞数超过10%系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病例。
电化学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S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本实验采用体外实验并利用MTT法和放射自影技术,观察在不同电压和电量组合的ECT作用下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杀伤率、细胞的增殖曲线、核分裂指数以及细胞增殖周期影响,旨在了解ECT是否对Hela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影响。其结果显示:(1)ECT对Hela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V10C组的抑制率最为明显。(2)ECT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且这种杀伤作用,在电压一定时,与电量成正比。(3)ECT对Hela细胞的增殖周期有明显的影响,这对揭示ECT治癌机理和为临床选择适当有效的治疗参数均有重要的意义。
食管拉网细胞学对食管癌前病变和危险因素的探讨
摘要:
1995年7月-1995年10月在泰国南部食管癌高发区宋卡省进行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是将我国的拉网细胞学诊断方法第一次用于国外。泰南559例受检者细胞学结果显示与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相同的三大特点:1.高的不正常细胞发生率;2.高的过度角化细胞出现率;3.大量的霉菌和炎性细胞。再一次证明在癌的高发区存在高比率的癌前病变;并提示存在的可能的危险因素:霉菌感染和维生素缺乏。同时,拉网细胞学结合对受检者审查发现吸烟、饮酒、嚼烟草也是与食管上皮改变有关的因素。
人神经母细胞瘤SK-H-SN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及逆转研究
摘要:
本文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H-SN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及其逆转进行实验,LSAB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显示整个SK-H-SN细胞膜表面以及细胞质内都有较强的耐药性P-170糖蛋白;MTT细胞毒性分析法证实,分别合用维拉帕米和双嘧啶胺醇前后,SK-H-SN细胞株细胞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维拉帕米和双嘧啶胺醇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H-SN细胞株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检测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
作者对测定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常用的胰酶活性抑制法和免疫电泳法进行了比较,并用两法同时测定了肺癌及非癌性肺疾病和肝癌、胰腺癌等五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α-AT含量。结果显示,肺癌及非癌性疾病组血清α-A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肺癌组明显高于非癌性肺病组(P<0.05);测定各消化系统肿瘤组血清α1-AT含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升高(P<0.001)。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发生时,α1-AT作为急性相反应物可非特异性上升,高于非癌性疾病,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临床价值。两种测定方法相比免疫电泳法为较好的临床血清α1-AT测定法。
儿童白血病医源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为了探讨儿童白血病的病因,作者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白血病的主要医源性危险因素是:儿童X线暴露(OR=4.53),儿童服用氯霉素(OR=3.60),儿童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OR=1.93)。X线暴露与氯霉素、氯霉素与解热镇痛药对儿童白血病的发生有正的交互作用,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表明人群中71%的病例可归因于上述危险因素。
腹壁平滑肌肉瘤1例
摘要:
原发性腹壁平滑肌肉瘤罕见, 本文报导1例。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将人食管癌手术标本直接移植于裸小鼠,建立了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小鼠移植瘤(Eca910709),其光镜和电镜形态与原发瘤相似。移植瘤中检测到人Alu序列,证明其来源于人体。应用Eca910709,用平阳霉素(BLMA5)对其进行治疗,按15mg/kg腹腔注射给药,经重复实验,抑瘤率为58%-70%(P<0.01),说明BLMA5对Eca910709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经三个疗程治疗,Eca910709即对BLMA5产生耐药,表现在抑瘤从70%(P<0.01)递减为34%(P<0.05)和6%(P>0.05)。给药剂量增加至30mg/kg,BLMA5对已耐药的Eca910709再次显示一定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44%,P<0.01)。
盐藻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抑肿瘤作用
摘要:
盐藻提取物(EDS)是海洋甲藻类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含有大量胡萝卜素(以卜胡萝卜素为主),还有维生素E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本实验用荷瘤小鼠(S37)灌胃EDS一个月后,观察对小鼠死亡率及肿瘤抑制率的影响。共做两批,结果相似。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为10.97%,11.7%,低剂量组为12.53%,18.5%,均比阳性对照药β-胡萝卜素高,但不及阳性对服药环磷酰胺。灌生理盐水组小鼠死亡率为10%,灌EDS组则无死亡。
AgNoR_s在胃镜刷检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
摘要:
本文对照组织学应用银染技术对49例病人胃镜刷检细胞进行了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定量研究。其中腺癌16例、鳞癌21例、非典型增生5例、慢性炎症7例。结果表明,随鳞状上皮病变级别增高,AgNoRs均数也逐级增高;腺癌细胞AgNoRs均数明显高于正常腺上皮细胞(P<0.05);正常细胞与癌细胞AgNoRs数目、形态、大小及分布都有显著差异。应用AgNoRs染色观察,使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由原来的75.51%提高到83.67%。表明AgNoRs在胃镜刷检细胞学中,同样是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的敏感指标,尤其在大规模的细胞学普查中,可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肺癌脑转移38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本文报告了38例肺癌脑转移病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27~75岁,平均55岁。中心型肺癌25例、周围型11例、弥漫型2例。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3例。肺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18/38(47.4%)。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早于其他类型。以脑转移瘤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适当应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摘要:
肺母细胞瘤是发生于肺的一种少见的恶性混合性肿瘤,其形态结构类似于胚胎期肺组织,本文复习我院三例病例,结合文献,发现主要发生于40岁左右的男性,愈后较差,文献报道最长一例可达24年。需要与之鉴别的病种有:(1)癌肉瘤,(2)来源于支气管腺体的恶性混合瘤,(3)胸膜间皮瘤。
男性乳腺癌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我院自1954年到1989年底共手术治疗50例男性乳腺癌,占同期经治可手术全部乳腺癌7050例的0.71%。其中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20例及原发双侧者1例(右侧Ⅱ期,左侧Ⅲ期)。行扩大根治手术者6例,传统根治手术者31例,改良根治术者6例,全乳切除者5例(原发双侧者两侧均行全乳切除术,按1例计算)及局部切除术者2例。本组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78.7%,10年生存率为31.6%。本研究同时对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及预后因素进行了探讨。
多发性子宫肌瘤与血管瘤并存1例
摘要:
患者女, 42岁。近1年来, 阴道不规则流血, 月经周期紊乱, 经期延长15天左右, 经量明显增多伴大量血块, 白带异常增多呈稀水样, 多数时间呈血性或血丝状无异味, 无外阴痰痒。
激光扫描显微镜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恶变细胞的观察
摘要:
采用LSM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恶变细胞作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共焦反射激光扫描下细胞的异型性要比普通显微镜下更为清晰。在波长488nm,光强1mw的单色激光激发下,其胞浆内出现较明亮的自体荧光。光强为10mw时其自体荧光更强。这一特征可能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热疗加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颈部转移30例临床分析
摘要:
高温对癌细胞的杀伤效应表现为癌细胞核内的代谢变化,例如RNA代谢改变、合成速度减慢、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障碍、细胞丧失增殖能力。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因为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上述变化,实验证明,高热具有选择性抑癌效应,加热具有增能作用。加热治癌方法有全身性加热、区域性加热和局部加热法。局部加热通常采用低频电流场、高频电流场、超声波、微波式短波等仪器直接对肿瘤加热。本法取热的选择性抑癌效应,同时避免了全身和区域加热的不良反应。本文热疗加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颈部转移30例临床分析,就是采用微波加热法取得了较单纯性放疗好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升压化疗栓塞三年随访结果分析
摘要:
自1992年5月至1993年4月,对8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肝动脉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升压化疗栓塞(IHCE),三年随访结果1年生存率76.4%(65/85),2年生存率48.2%(41/85),3年生存率32.9%(28/85)。文中对IHCE治疗的机理进行探讨,并与TCE相比较。提出IHCE可取代TCE并作为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疗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及临床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并对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血清放置的时间、温度及标本采集时间、药盒厂家对PSA检测结果有影响。同时也对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疗效监控及病理分型等问题进行探讨。以PSA>5ng/m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其阳性符合率为81%,特异性为94%。PSA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控是一个重要指标,而作为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应注意病例差异。
IOEP方案治疗20例难治性晚期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初步疗效
摘要:
本研究报告应用IOEP方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鬼臼驻乙叉甙、强的松)治疗20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治疗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75%,其中,完全缓解率占45%(9/20),部分缓解率为30%(6/20)。主要毒副应为消化道反应,白细胞降低及脱发,无致死性毒副反应发生。
康泉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摘要:
自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将康泉用于既往化疗时用胃复安等止吐药仍出现呕吐的患者,观察30例次的止吐效果。所有病例均在化疗前30分钟一次静脉注射康泉3mg十生理盐水40ml。化疗方案根据不同病种选择,其中80%的患者使用含顺铂方案。结果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60.0%~90.0%,恶心有效率73.3%~96.7%。康泉的毒副反应轻微。
椎管内外巨大肿瘤1例
摘要:
患者男性, 17岁, 1995年2月16日入院。三月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下肢疼痛, 症状逐渐加剧, 局限于左下肢,
胸腔内局部化疗加全胸大野照射治疗恶性胸水37例疗效观察
摘要:
作者采用胸腔内注射顺铂化疗加全胸大野照射治疗恶性胸水37例。
大肠癌癌性穿孔的诊断及治疗24例分析
摘要:
穿孔为大肠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本文对我院在1978~1994年间,经手术治疗的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及早确诊,予恰当的手术处理,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8例近期疗效分析
摘要:
本文报道CHOP方案治疗38例复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结果,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按成都会议方案属中、高度恶性者78.9%,Ⅲ、Ⅳ期病人占65.8%。均经CHOP方案化疗4~11疗程,6疗程以上者占71%,8例加用其它一些抗癌药,9例化疗后予以放疗或手术切除。全组总的缓解率71%,完全缓解率31%,中位缓解期10.3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脱发,一般病人都可耐受。作者认为,CHOP方案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可用于复发性NHL的治疗。
榄香烯乳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摘要:
骨转移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上以进行性剧烈骨痛、功能障碍及病理性骨折为主要表现。
胃癌切除残端遗留癌及其防治
摘要:
本研究报道我院外科近20年来可行根据性胃癌切除,而切端有遗留癌细胞40例。其中腺癌32例,粘液腺癌5例,实性癌3例;上切缘遗瘤癌32例,下切缘遗留癌8例。五年生存率22.5%。本组胃癌切除残端遗留癌原因:1.术前未作胃镜检查,仅据X线钡餐检查。2.术中未仔细检查,按胃良性病变手术。3.未按规范化行胃癌根治术。4.麻醉及切口选择不当。我们主张胃体癌、贲门癌根治术,应选择全麻较安全;选择上腹正中线脐左切口,必要时胸腹联合切口,可预防胃癌切除时癌细胞遗留于上下切缘。
食管癌近十年的放射治疗进展
摘要:
食管癌在我国某些地区其发病率高达150/10万, 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近20万, 占世界新发现病例的一半以上。
p53基因异常与头颈部癌
摘要:
自1979年发现p53蛋白以来, 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肿瘤抗原、癌基因蛋白到肿瘤抑制因子的发展过程。现已在人类许多肿瘤中发现其结构异常或功能失活, 推测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维生素A酸的抗癌作用
摘要:
维生素A酸(Retinoic Acid简称RA)是维生素A 的具有活性的代谢物, 近来资料显示KA可调节细胞分化及增殖, 影响细胞基因表达及免疫状态, 具有多种抗肿瘤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摘要:
近年的研究发现, nm23基因与肿瘤的转移抑制相关, 现已明确其表达产物为一分子量为17kd的蛋白一二磷酸核苷激酶(Nue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NDPK)。 我们应用抗NDPK的多克隆抗体, 研究NDPK/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胃癌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在判断胃癌预后中的意义
摘要:
为了研究胃癌病理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本院从1979年到1988年335例胃癌手术病例中随访到240例(随访率为67.99%), 其中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210例, 术后生存3年以上者210例, 以上病例均按全国胃癌协作组制定 的病理检查和诊断规范进行各种病理因素与术后存活率关系的分析, 探讨它们在判断胃癌预后中的意义。
原发性肺支气管平滑肌瘤1例报告
摘要:
原发性肺支气管平滑肌瘤较罕见, 现报告1例。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