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2017年  第44卷  第5期

栏目
基础研究
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Snail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NA处理前后的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

结果 

Transwell结果显示靶向沉默Snail后HCCC9810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P=0.005),侵袭能力减弱(P=0.007),细胞划痕结果表明细胞迁移能力同样降低(P=0.017),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沉默Snail后E-cadherin表达上调(P=0.004),Vimentin表达下调(P=0.001)。

结论 

Snail可诱导HCCC981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临床研究
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标本60例和癌旁组织3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SFPR1基因甲基化、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SFRP1基因甲基化率在肺腺癌中(58.3%)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0%)(P=0.001)。SFRP1 mRNA在肺腺癌(0.847±0.297)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019±0.445)(P < 0.01)。SFRP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3%(23/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83.3%(25/30)(P < 0.001);SFRP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 < 0.05)。SFRP1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r=-0.585, P < 0.001)。

结论 

SFRP1蛋白的表达降低可能是由于SFRP1基因甲基化所致,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PTEN和EMMPRIN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
摘要:
目的 

观察肺腺癌中PTEN和EMMP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PCR法检测90例肺腺癌组织中PTEN和EMMPRIN蛋白的表达和EGFR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EMMPRI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TEN和EMMPRIN表达率为40%(36/90)和80%(72/90),EGFR基因突变率为47.78%(43/90)。PTEN的表达与肺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0),EMMP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有关(均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EN和EMMPRIN呈显著负相关(rp=-0.215, P=0.041), PTEN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p=0.490, P=0.000),EMMPRIN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rp=0.170, P=0.110)。

结论 

肺腺癌中PTEN和EMMPRIN蛋白可能存在某些机制共同作用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PTEN蛋白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

LncRNA KCNQ1O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CNQ1重叠转录物1(LncRNA KCNQ1O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中LncRNA KCNQ1OT1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通过转染siRNA下调LncRNA KCNQ1OT1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卵巢癌组织及细胞株中LncRNA KCNQ1O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及正常卵巢组织。高表达LncRNA KCNQ1OT1的患者的总生存期(P < 0.001)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 < 0.001)较低表达者缩短。LncRNA KCNQ1OT1的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远处转移相关。下调LncRNA KCNQ1OT1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结论 

LncRNA KCNQ1OT1参与了调节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miRNA-130b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iRNA-130b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Real-time PCR法检测48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NA-130b的表达水平。用脂质体法将miRNA-130b inhibitor瞬时转染入U2人骨肉瘤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U2细胞miRNA-130b的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NA-130b与RUNX3之间的调控机制、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和转染后RUNX3及miRNA-130b的表达水平。

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miRNA-130b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转染miRNA-130b inhibitor后U2细胞miRNA-130b的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转染miRNA-130b inhibitor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下降,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凋亡率增高,细胞中RUNX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NA-130b显著抑制野生型RUNX3-3’UTR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抑制miRNA-130b表达后,RUNX3表达明显升高;抑制RUNX3表达后,miRNA-130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 

miRNA-130b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水平,抑制miRNA-130b可能通过调控RUNX3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临床应用
Ⅱ和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治疗后的失败模式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Ⅱ和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单纯手术、术后放疗(PORT)和术后放化疗(POCRT)患者的失败模式,探讨适合不同亚组人群的最佳治疗模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8例不同治疗方式Ⅱ和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失败模式的关系,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率为40.8%,远处转移率为27.4%。三组患者的1、3、5年胸腔-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远处转移率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OCRT与单纯手术和PORT组患者相比胸腔内复发率较低;而单纯手术组患者较POCRT和PORT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低。Ⅲ期较Ⅱ期患者的血行转移率高。与N0期相比,N1期患者锁骨上及腹腔淋巴结复发率和血行转移率均较高(P < 0.05)。N0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后,胸腔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患者,且N1期患者似乎更能从POCRT中受益。Ⅱ期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其锁骨上淋巴复发率和胸腔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患者,但Ⅱ/Ⅲ期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要高于单纯手术患者。

结论 

Ⅱ期和Ⅲ期食管癌有较高的胸腔-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POCRT较PORT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胸腔-区域复发率;建议Ⅱ期和N1期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应用放化联合治疗。

口服依托泊苷治疗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 

评价口服依托泊苷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口服依托泊苷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口服依托泊苷50 mg/d, d1~20,每28天为一周期。

结果 

共纳入88例乳腺癌患者,83.0%(73/88)为三线以上治疗,78.4%(69/88)既往用蒽环类、紫杉类药物及卡培他滨治疗过。88例患者采用口服依托泊苷方案中位化疗5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7例(8.0%),疾病稳定(SD)50例(56.8%),疾病进展(PD)31例(35.2%),无完全缓解(CR)患者。客观缓解率(CR+PR)为8.0%,临床获益率(CR+PR+SD≥6.0月)为44.3%。整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0月(95%CI: 3.8~6.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7.0月(95%CI: 11.3~22.7月)。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恶心18例(20.5%),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21.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3.4%)。

结论 

口服依托泊苷治疗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耐受性好、有一定疗效。

沙利度胺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90例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沙利度胺口服+同步放化疗)45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45例。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及KPS评分、睡眠、饮食及体重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肠炎首次发生时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睡眠改善率、饮食改善率、体重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沙利度胺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安全、有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保障放疗顺利进行。

女性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中阿瑞匹坦与奥氮平预防多日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估阿瑞匹坦/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在多日顺铂化疗的女性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效益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7例女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阿瑞匹坦组(44例)和奥氮平组(43例)。阿瑞匹坦组止吐方案:阿瑞匹坦、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对照组方案:奥氮平、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

结果 

44例阿瑞匹坦组患者中,29例患者(65.9%)延迟期呕吐达到完全缓解,43例患奥氮平组患者中,30例(69.8%)延迟期呕吐达到完全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阿瑞匹坦组呃逆发生率更高(P=0.023),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奥氮平导致的嗜睡作用更明显(P=0.006)。血液学毒性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周期阿瑞匹坦组的费用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 < 0.01)。

结论 

奥氮平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用于女性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多日化疗所致的延迟性恶心呕吐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相似,但更具有费用效益比优势。

综述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

随着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增加,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的超声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对癌症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具有积极影响。尽管靶向超声造影剂目前仍然处于临床前实验阶段,但是已经初步展现出其突出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在癌症鉴别、疗效监测以及作为基因和药物载体介导癌症靶向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得以实现癌症诊断治疗一体化。近期,国外研究还证实靶向超声造影剂具有抗肿瘤血管作用从而增强放疗效果。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的分子成像、精准化疗、靶向基因治疗、放疗增敏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支持技术,总结近年来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力能够进一步推进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病例报道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腮腺癌骨转移顽固性癌痛1例报道
胃腺癌术后牙龈转移1例报道
肿瘤资讯
亚欧首个国际肿瘤培训中心成立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