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1998年  第25卷  第3期

论著
组织蛋白酶D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
摘要:
用免疫组化法检57例乳腺癌患者的Cath-D在乳腺癌组织中间质细胞和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间质细胞Cath—D的表达强度高于癌细胞(P<0.01);Cath—D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与五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O.0O5);在无淋巴结和小于4个转移的病例中,间质Cath—D阳性表达与五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5),而癌细胞的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五年生存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乳腺癌间质Cath—D表达能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因素之一。对选择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意义。
107例食管癌放射治疗
摘要:
我科自1981年至1988年共收治食管癌放射治107例。男69例,女38例。
Nm23基因和C-erb 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
摘要: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探讨了Nm23基因和C-erbB-2因表达与乳腺癌诸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其中Nm23阳性表达率:64.l%,C-erbB-2性率:50.64%。二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Nm23表达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有明显关系;C-erbB-2表达与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临床分期和术后生存期都有关系。
卡铂加威猛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
摘要:
1992年5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肺癌33例。
短篇·个案
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频繁表达于胃癌中
摘要:
应用放射性PCR为基础的技术对106例系列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MIN)进行评估,发现MIN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座位者占41%(44/106例)胃癌。分析M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发现,MIN在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型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P<0.005),但MIN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年龄和性别没有明显区别(P>0.05)。这些发现揭示MIN可能在相当一部分胃癌,尤其是在传统上认为愈后较好的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和无内分泌分化大肠癌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大肠癌内分泌分化与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9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P53及EGF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GA,P53及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35.4%(28/79〕,60.8%(48/79)和30.4%(24/79),有内分泌分化的大肠癌P53表达率及其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8.6%(22/28)和984.3士702.0/mm2,无内分泌分化者分别为51.0%和589.5士489.5/mm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53及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内分泌分化者,提示P53及EGFR的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内分泌分化有关
论著
亚硒酸钠和维甲酸联合对HL-60细胞c-myc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
以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Slot-blot技术,观察了亚硒酸钠和维甲酸(RA)联合对其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和RA在第一和第二天都可使c-myc基因表达下降,以后逐渐上升到对照组或稍高水平。联合可使c-myc表达显著下降,强于两单独作用。硒和pA在第三至第四天均可使c-fos表达明显升高,第四天5.8umol/L Na2SeO3 和0.1umol/LRA以及联合组c-fos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8,3.7和5.4倍。
胼胝体脂肪瘤2例报告
摘要:
颅内脂肪瘤少见,约占颅内肿瘤0.34%,阱胀体是其好发部位,我们遇见二例报告如下:例:女性,19岁,患者于89年9月9日无诱因突然头痛约持续10小时,伴恶心,呕吐。
学术讨论
肾癌细胞Ki—67免疫组化染色指数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
为探索肾癌预后较好的估价指标,41例肾癌根治标本Ki—67免疫组化染色。复发组的Ki—67染色指数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
短篇个案
卵巢克鲁根勃氏瘤15例报告
摘要:
卵巢克鲁根勃氏瘤系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癌,恶性度极高,预后不良。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腹块、腹水、腹胀,且腹块往往是双侧实质性,故常被诊断为卵巢癌而收冶。
论著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胃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变化及切除肿瘤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组高于早期组(P<0.O5〕;手术切除肿瘤特别是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LN水平显著降低P<O.05)。认为血清LN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过程密切相关;观察血清LN水平及其变化,对胃癌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篇·个案
SF测定对乳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监测意义的研究
摘要:
作者测定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SF值,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无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的SF值不高,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的SF值比正常对照组及无临床可见癌灶组都高,有内脏或骨转移患者SF值比单纯局部复发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都高,在动态观察患者中,内脏或骨转移后SF值较转移前明显增高,未转移者的SF值自始至终变化不大,提示SF测定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著
微量元素与消化道癌Logistic回归分析及临床意义
摘要:
本文测定了130例食管癌,100例胃癌,60例结直肠癌,22例肝癌,56例消化道良性疾患。结果表明:消化道癌患者血清中铜,铁含量,铜/锌比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P<0.001),锌,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P
短篇·个案
红细胞SOD活力、血浆LPO含量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及预后探讨
摘要:
检测了肺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肠癌、胃癌等12种恶性肿瘤共142例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显示12种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SOD活力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LPO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值得注意的是41例晚期肿瘤患者SOD明显高于中期组(P<O.05)而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P>0.05),LPO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中期组无显著差别(P>0.05),尤其是在3周以内死亡的6例晚期患者SOD活力明显高于肿瘤组平均水平(P<O.05),提示患恶性肿瘤时体内SOD防御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由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与临床肿瘤发展过程一致,肿瘤后期SOD急剧上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技术研究
血清α—L一岩藻糖甙酶含量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关问题的评价
摘要: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354例、转移性肝癌123例、肝血管瘤38例、肝囊肿32例、肝硬化52例、慢性乙肝202例、正常人对照106例,共计907例进行了血清a—L一岩藻糖甙酶(AFU)的测定,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报率与阴性预报率准确度分别89.8%、93.1%、89.3%、93.5%、91.8%。AFU活性与甲胎蛋白(AFP)浓度间均无明显相关性。AFU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达94.6%
研究报导
老年乳腺癌的预后分析
摘要:
自1972年~1990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病人1959例,其中,老年女性原发性乳腺癌117例,占同期收治病人的6.1%,非老年对照组病人595例,用Kaplan—Meier估计和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对四个有显著影响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调整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乳腺癌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病例。
技术研究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1例回顾性报告
摘要: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L)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5%。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水
摘要:
我们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人胸腔方法治疗恶性胸水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中,女5例,男3例,年龄45-72岁,均为肺部周围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
论著
经肝动脉门静脉途径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摘要:
1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肝动脉门静脉置入化疗泵,术后经药系反复化疗栓塞治疗。药物包括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和卡铂(CBP),超乳化碘化油。每次相隔4~6周。结果一年内死亡4例,成活已超过一年的14例。作者认为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有效方法。
短篇·个案
头颈部原发肿瘤3339例统计分析
摘要:
本文分析我院1979~1993年间首次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原发肿瘤3339例,占同期全身肿瘤23.9%(339l/3914),低于王安宇、游孟高报道的39.5%与37.66%,高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报道的17.9%。
论著
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肺癌高粘滞血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对72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下称血流变)检测,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肺癌患者存在高粘血症。对其中37例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试验组),另35例仅作常规治疗(对照组)。观测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流变有明显改善,其中μb、μg、Fig、HCT等指标下降,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以上提示卡介苗多糖核酸对肺癌高粘滞血症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可作为肺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论著摘要
放化疗综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远期疗效
摘要:
作者对72例NHL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临床探讨。本组结外NHL居多占70.8%,Ⅲ、Ⅳ期病人占45.8%。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2例接受扩大野放射治疗(R组);50例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RC)组。全组3、5、10、15和>18年生存率分别为61.1%、54.0%、43.8%、35.0%和31.3%。其中R组3、5、10、15和18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59.1%、53.2%、23.3%、11.1%和(0/5);RC组分别为61.4%、57.7%、53.2%、41.1%和38.3%。尽管RC组病情较R组严重,但其各年生存率均高于R组,尤以10年以上生存差别显著。初步结果显示放化疗综合治疗NHL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疫苗抗小鼠腹水型肝癌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新城疫病毒(NDV)疫苗用于免疫治疗肿瘤已有多年的历史。据报道多种疫苗株的NDV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顺铂、平阳霉素与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索顺铂、平阳霉素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的住院中晚期食管癌病人随机分别为两组,即顺铂、平阳霉素加放疗组29例,单纯放疗组31例作对照研究,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变部位、长度、远处转移情况及生活状况均有可比性。结果:化疗+放疗组CR44.8%,总有效率86.2%,高于单纯放疗组CR32.2%,总有效率70.9%,(P<0.05)。化疗+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为75.8%、48.3%、37.9%,高于单纯放疗组51.6%、29.0%、1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放组疗效明显优于单放组。
技术研究
7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
摘要:
从1985年1月~1990年1月,我们对76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了放疗。Ⅱ期54例、Ⅲ期18例、Ⅳ期4例。放疗采用60钴γ线或6mv一x线、10~12mev电子线。照射胸壁、内乳、锁骨上、腋下等区域。放疗剂量45~50Gy/4.5~5周,5年生存率Ⅱ期80.6%(25/31)、Ⅲ期33.3%(3/9)、Ⅳ期25%(1/4)。我们认为放疗对Ⅱ期以上的患者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短篇·个案
放射治疗颅咽管瘤22例
摘要:
本文报道我科1976~1989年间收治颅咽管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16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4~45岁。术后放疗18例,术后复发单纯放疗2例,再切除后放疗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及28.6%。我区本病发生率及发病年龄较国内报道略低。年龄、病程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有关。
论著
空肠系膜蛔虫囊肿1例
摘要:
患者,男,13岁。一年前突发咳嗽,高热,胸疼两周,以肺部感染抗炎治愈。
论著摘要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
摘要:
作者报道1990年以来行乳癌根治术89例,由于改进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发生皮瓣坏死10例,体会在分离皮瓣时要注意保留皮肤毛细血管网,并根据距肿块远近调节皮瓣厚薄。手术中要对创面妥善止血,术毕缝皮要无张力缝合,并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可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
论著
扶正抑癌汤合并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临床观察
摘要:
本文报道“中药扶正抑瘤汤”并用化疗(简称综合组)治疗晚期肺癌35例同单纯化疗组(简称单化组)30例作了比较,以观察“扶正抑瘤汤”在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作用。全部病例均有病理学依据,Karnofsky(卡氏)评分在60~70分。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接受化疗至少两个疗程,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SCLC)用EP与CMC交替q3W,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用VMP或EMP,每疗程间隔3~4周。综合组加中药扶正抑瘤汤口服。结果:综合组和单化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54.28%、30%,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组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单化组,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小于单化组。提示扶正抑瘤汤配合化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近期疗效。
论著摘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采用中医辩证论治,同时配合西药化疗治疗肺癌38例的临床观察,并与单纯用西医化疗或化疗加放疗的45例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化疗的毒副反应低,中西医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技术研究
榄香烯乳和极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治疗MDS9例
摘要:
我们用榄香烯乳和极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治疗MDS,1例RAEB基本缓解(11.1%),3例明显进步(33.33%),无效2例(22.22%),总有效率77.77%。71.42%的病人在一疗程后退热14.29%的病人在二疗程后退热。所有出血病人在二疗程后止血,76.6%病人的淋巴结肿大消失,60%的病人脾大恢复正常,结论:用榄香烯乳和极小量阿糖胞苷联合治疗MDS有效。
短篇·个案
榄香烯乳与高聚金葡素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摘要:
自1995年1月~1997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比较榄香烯乳加高聚金葡素(治疗组)与单纯高聚金葡素(对照组)治疗78例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7.18%,对照组有效率53.84%。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胸痛、发热。
综述
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对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摘要:
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KCC和红白血病细胞林K562作为靶细胞研究了中药榄香烯和化疗药物的体外协同应用对癌株生长的影响。单独用药情况下,KCC对榄香烯、阿霉素、5氟脲嘧啶均呈不同程度的抵抗,K562则相对较敏感。榄香烯合用阿霉素或5氟脲嘧啶后,对KCC的抑制率明显增强,其中榄香烯加阿霉素组效果要强于合用5-Fu,联合用药后对K562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强。经统计学分析: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之间差异显著(P<0.01),实验结果对临床应用榄香烯治疗实质性肿瘤时选择良好的协同药物具有参考意义。
论著摘要
胰岛细胞类癌合并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摘要:
者,女,56岁,发现左上腹包块四个月。因突发性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于1995年8月29日人院。
综述
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的茶叶干预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具有严格对照设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启东肝癌高发区对茶叶提取物在高危人群(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者)中是否具有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观察期间干预组肝癌的发病率为15%(12/80),安慰剂对照组为14.1%(11/78),两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如AFP、ALT、AKP、γ-GT以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改变在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特定的肝癌高危人群中给予茶叶提取物似无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
论著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与维甲酸治疗
摘要:
自1986年以来,全反式维甲酸被广泛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高达85%-90%,被认为是应用诱导分化剂治疗人类肿瘤的成功范例。对其治疗机理的探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综述
以右肱骨转移并骨折为首发症的原发性肝癌1例
摘要:
患者男,64岁,因右上臂进行性肿痛4月,运动受限2月而人院。
论著摘要
抗雌激素对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摘要:
抗雌激素抗治疗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多年来进展迅速,使乳腺癌的治疗面目一新。
综述
乳腺癌血管癌栓与乳癌预后的关系
摘要:
关于影响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总结性文献很多,但影响预后的分析中,很少有文献对血管癌栓的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本文对乳腺癌普通HE染色病理切片血管癌栓进行观察和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预后的指标进行重新评价。
技术研究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摘要:
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比例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增肺癌病人在90万以上。
短篇·个案
手掌巨大恶性淋巴瘤1例
摘要:
患者,女,48岁。住院号289326。1986年3月发现右手掌小鱼际中部皮肤干燥,且痒甚微痛,不久形成1cm长的辍裂且渗黄色液体,后渐渐形成蚕豆大小硬结并痒痛。无发热及盗汗。
综述
RT—PCR定量检测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
摘要:
用定量RT一PCR方法检测了急性白血病在初治、复发时MDRI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论文
颅内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摘要:
副神经节瘤文献报告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而发生在颅内罕见,国内外仅有少数报告,而超微结构国内未见报告,我们遇见1例。
论著
食管多发原位鳞癌1例报告
摘要:
病人,男性,69岁。因吞咽不畅20年人院。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