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移植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摘要: 本文报导用人乙状结肠原发部位的管状腺癌组织块移植到裸鼠体内荷瘤后,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建立了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先后传代20余次、因各种实验需要接种裸鼠125只: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和组织的抗原性仍保持不变,用鼠间传代第13代肿瘤组织做体外细胞培养,第5天就可见到单层细胞长出,呈腺样管状结构,在应用性实验中,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2C10在本模型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疫显象,为过渡到临床病人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依据,另外还用鼠间传代的肿瘤组织块,经液氮冻存28个月后再接种到裸鼠皮下肿瘤仍同样生长,并能传代,其形态特点与原发肿瘤基本一致,这对保持裸鼠肿瘤模型的延续性,减少鼠间传代的工作量和所需费用,为肿瘤实验研究工作的重复性,将有很明显的实际意义。
-
-
1. Rygaard I,et al, Heterotransdlantationof a human malignant. tumorto "Nude" mice, Acta Pathol Microb.Scand,1969,77:758. 2. 吴秉锉,等.人结肠粘液腺舫的裸鼠移植瘤及其生 物学特性的研究:北京医学院学报,1982, 14;205 3. 张宗显,等.人直肠粘液腺册裸鼠移抗瘤株的建立 及传代的初步小结,全国第二届免疚缺陷动物实验 研究学术交流资料汇编,1987年5月;苏州.P84. 4. 韩冰等.111ln标记抗结肠瘤单克隆抗体在移植人 结肠痛裸鼠体内的放射免痊显录,中华核医学杂志, 1989,2:72. 5. 刘成贵,等.一组抗结肠瘤单克隆抗体及其特性鉴定,癌症,1986,3:264. 6. 杨景山,等.低温生物学的现状与展望,生理科学进展,1985, 16:29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33
- HTML全文浏览量: 38
- PDF下载量: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