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4, Vol.41 Issue (4): 362-365.   PDF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杨丽丽,梁莉萍,李景英,赵 峰    
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医院病理科
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资料。方法 对2005─2012 年期间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81例维、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 的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12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汉族多中心 性乳腺癌患者相比,维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妊娠次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个数及脉管浸润 状况较多,主癌灶较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tor, PR)表达阳性率较低。结论 新疆维吾尔 族、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不同。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多中心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资料    
Clinicopathologica Analysis of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Han and Uygur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 Area
YANG Lili,LIANG Liping, LI Jingying,ZHAO Fe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cs of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 patients with Han and Uygur nationalities,and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different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Xinjiang Area. Methods A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103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 patients with Han and Uygur nationalities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2005 to 2012. Results Compared with Han nationality,Uygur patients had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times of pregnancy,more number of involved axillary lymph nodes,more of circumferential invasion,larger tumor size and low ratio of the express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Conclusio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 patients with Han and Uygur nationalities show different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cs in Xinjiang.
Key words: Uygur nationalities     Han nationalities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0 引言

乳腺癌是中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各地区因地理环境、生活 习惯的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新疆,维 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目前, 对维吾尔族妇女多中心性乳腺癌的了解和研究有 限,现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5—2012年确诊为多中心性 乳腺癌患者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的患者进行临 床病理分析,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多中心性 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维吾尔 族女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74例,汉族女性多中 心性乳腺癌患者10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 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就诊年龄、妊娠次数、 主癌灶大小、肿瘤个数、病理类型、脉管浸润状 况、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类型及ER、 PR、HER-2、Ki-67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诊断标准

同一乳腺内有1个以上各自独立、互不连续、 组织学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原发癌灶,各癌灶位于不 同象限或相邻象限的交界处,但2个癌灶间有正常 腺体和组织相隔(一般认为两癌灶间应相距>2 cm), 组织学上相互间不存在沿乳腺导管、淋巴管、血 管转移或直接侵犯的证据[1]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ER、PR 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 Ki-67 以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 性细胞≥10%的为阳性病例;HER-2 以细胞膜 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10%为(-), ≥10%~30%为(+),≥30%~50%为(++), >50%为(+++),见图 12

图 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 ×400) Figure 1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HE ×400)

图2 ER、PR、Ki-67和HER-2在多中心性乳腺癌中的表达(SP ×400) Figure 2 Expression of ER,PR,Ki-6 and HER-2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SP ×400) A:expression of ER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B:expression of PR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C:expression of Ki-67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D: expression of HER-2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s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 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四格表的确 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维吾尔族及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的年 龄、妊娠次数、主癌灶大小、肿瘤个数、病理类 型、脉管浸润状况、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 级各项因素分析结果,见表 1。ER、PR、HER-2、 Ki-67的表达分析,见表 2

表 1 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与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n clinico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of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ies

表 2 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与汉族多心性乳腺癌ER、PR、HER-2、Ki-67的表达(n) Table 2 The expression of ER,PR,HER-2 and Ki-67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ies(n)
2.1 病例年龄比较、 病理类型构成及组织学分级 比较

维、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年龄相近,以 中年多中心性乳腺癌均居多且比例相近,维吾尔 族中青年多中心性乳腺癌比例稍高于汉族,老年 中心性乳腺癌则稍低于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浸润性导管癌为维、汉多中心性乳腺癌的主 要病理类型,其次为浸润性导管癌及小叶癌的混 合性癌,维、汉多中心性乳腺癌病理类型构成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维、汉两民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 均以Ⅱ、Ⅲ级居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妊娠次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个 数、主癌灶直径及脉管浸润状况比较

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比汉族多中心 性乳腺癌患者的妊娠次数多,肿瘤个数多,主癌 灶直径较大,脉管浸润状况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 目也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与汉族多心性乳腺 癌ER、PR、HER-2、Ki-67的表达

PR在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 率较汉族多中心性乳腺癌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ER、HER-2及Ki-67在维吾尔族多 中心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与汉族多中心性乳腺 癌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维、汉多中心性乳腺癌年龄及生育特点

与单侧单发乳腺癌相比,多中心性乳腺癌有 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发病年龄 提前。有研究发现,50岁之前发生多中心性乳腺 癌的机会较大[2]。本研究结果和此相近,维、汉两 民族均以中年多中心性乳腺癌居多且比例相近, 但维吾尔族中青年多中心性乳腺癌比例稍高于汉 族,老年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则稍低于汉族。提 示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年龄偏小,这可 能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种族差异、生活环境及生 活水平差异有关。另外,多数研究表明足月妊娠 是乳腺癌的重要保护因素,高产次、产后哺乳可 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3, 4, 5]。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 生育特点相比,维族妇女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 对多,且以母乳喂养为主,哺乳时间长,这对降 低维吾尔族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新疆 汉、维分别占新疆总人口数的39.8%和45.7%,新 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5年1月1日至今收 治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共9 805例,其中汉族 患者7 306例,维吾尔族患者2 081例,维吾尔族乳 腺癌患者少于汉族乳腺癌患者,本研究中维吾尔 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妊娠次数明显多于汉族患 者,这也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 者低于汉族的原因提供部分解释依据。 3.2 维、汉多中心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许多研究者认为主癌灶体积愈小特别是<1 cm 者,多中心性乳腺癌呈增多趋势。也有研究认为当 肿瘤直径大于4 cm 时,发生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可 能性亦明显增大,肿瘤直径在2~3 cm 与小于2 cm 的多中心性癌的可能性有明显差异[6]。本研究结 果更倾向于主癌灶愈大,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发生 率愈高。在本项研究中,维吾尔族多中心性乳腺 癌患者主癌灶大于汉族患者,且肿瘤个数也多于 汉族患者,这可能是维吾尔族女性对乳腺癌认识 不足,缺乏乳房的自检及体检,导致病程较长所 致。原发肿瘤的体积越大,多中心癌灶的发生率越 高。维、汉两民族多中心性乳腺癌病理类型均以 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其次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 性小叶癌的混合性癌,提示浸润性导管癌易发生 多中心性乳腺癌,并且浸润性小叶癌也有多中心 性乳腺癌的生长特点。有研究认为乳腺癌多中心 起源可能是由于导管癌沿同一导管系统播散,在 病理切片上表现以多个导管为中心的病变ɼ这种 情况可能占乳腺癌多中心起源的绝大多数[7]。这可 以为本项研究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加以说明,但 Lesser等[8]对880个浸润性乳腺癌标本进行了分析ɼ 浸润性小叶癌中56%为多中心性,浸润性导管癌中 26%为多中心性ɼ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中 多中心性占57%ɼ髓样癌多中心性占10%,不典型 髓样癌为11%。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也许是 本项研究病例例数较少所致。多中心性乳腺癌是 以浸润性乳腺癌为主还是浸润性小叶癌为主有待 进一步收集资料加以研究证实。乳腺癌细胞向腋 窝淋巴结转移,必须浸润小叶淋巴管网,之后再 向腋窝淋巴结引流,因此脉管浸润是腋窝淋巴结 转移的最直接、最危险的因素。本组资料结果显 示脉管浸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提示维吾尔族女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比 汉族患者易脉管浸润致腋窝淋巴结转移。维、汉 两民族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均以Ⅱ~Ⅲ 级居多,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维、汉两民族多 中心性乳腺癌均分化差,恶性度高。ER、PR 的检 测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一 定的意义。ER、PR 阳性的乳腺癌一般分化好, 发展慢,术后不易复发,生存率高,且ER、PR 阳 性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性高,通过内分泌治疗ɼ 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表明[9]激素受体阳性 能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PR比ER更具有独立的预 后价值。本研究中维族多中心性乳腺癌PR阳性表 达率低于汉族,PR表达的维、汉差异是否与种族 有关及PR是否可作为多中心性乳腺癌判断预后的 指标,有待进一步收集资料研究证实。HER-2高表 达是公认的乳腺癌不良预后因素[10],Ki-67阳性表 达能可靠而迅速地反映恶性肿瘤增殖率,与多种 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预后有关。在本研究中 HER-2、Ki-67维、汉阳性表达率均无差异。

维、汉多中心性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具有 明显区别,与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可能具有其 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指标有助于分别指导维、汉 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但本研究结论还需在 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Wang JD,Su XF,Guo XT,et al.Diagnosis of multicentric carainoma of the breast in mammography[J].Dang Dai Yi Xue(Xue Shu Ban),2008,3:59-61. [王建东,宿秀峰,郭喜田,等.多中心性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3:59-61.]
[2] Yang LL,Liang LP,Zhao F.Expressions and significances of ER,PR,HER-2,Ki-67, Nm23,P53 in 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J].Chongqi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12,37(11):964-7.[杨丽丽,梁莉萍,赵峰.ER、PR、HER-2、Ki-67、Nm23、P53在多中心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1):964-7.]
[3] Pei GJ,Fu L,Cui YL,et al.Meta-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among Chinese female[J].Zhongguo Fu You Bao Jian,2008,23(19):2650-2.[裴广军,付莉,崔亚玲,等.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50-2.]
[4] Case-control study of increased 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 response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2,11(11):1382-8.
[5] Lin J,Yu JF.A case-control study on rist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among women in Cixi[J].Zhejiang Yu Fang Yi Xue,2008, 20(6):3-5.[林杰,虞建锋.慈溪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8, 20(6):3-5.]
[6] Middliton LP,Vlastos G,Mirza NQ,et al.Multicentric mammary carcinoma: evidence of monoclonal proliferation[J].Cancer,2002,94(7):1910-6.
[7] Shen ZZ,Shao ZM.Breast tumor[M].Shanghai: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2005:156.[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6.]
[8] Lesser ML,Rosen PP,Kinne DW.Multicentricity and bilaterality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Surgery,1982,91(2):234-40.
[9] Guo HL,Zhang XP.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rognosis in 166 cases of breast cancer[J].Chongqing Yi Ke Da Xue Xue Bao,2008,33(4):486-9.[郭慧琳,张幸平. 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4):486-9.]
[10] Wu F,Ye YB,Lu LL,et al.Determination of serum HER2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Zhongguo Zhong Liu Sheng Wu Zhi Liao Za Zhi,2009,16(4):405-9.[吴凡,叶韵斌,陆俐丽,等.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16(4):405-9.]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杨丽丽,梁莉萍,李景英,赵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