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信息
- 曲文书,华海清. 2014.
- 肝细胞癌伴鼻窦转移2例报道
- 肿瘤防治研究, 2014, 41(10): 1154-1155
-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4, 41 (10): 1154-1155
-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14.10.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3-06
- 修回日期:2014-04-2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 多数属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就诊时一般都处于中晚期,在远处转移 中以腹腔淋巴结、肺等部位最为常见,鼻窦部位 的转移比较罕见。为了提高对原发性肝癌鼻窦转 移的认识及诊治,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患者病 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67岁,于2001年7月出现腰背 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示:腰椎间盘突 出。后因疼痛逐渐加重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同 年12月到南京军区南京总院行ECT检查示:腰4 椎体、第6前肋、左侧颅骨异常浓聚。CT示:肝 脏右叶大片状低密度影,门静脉癌栓,肝硬化, 少量腹水;腰4椎体溶骨性破坏。AFP 425 μg/L。 HBsAg(+)。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Ⅳ期。2002年 1月24日在解放军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以下简 称“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 (氟尿嘧啶1.0 g,卡铂0.4 g,表阿霉素60 mg,液 碘油10 ml)1次。同年2月23日查颅脑CT:左侧后 组筛窦及蝶窦病灶,考虑肿瘤;周围颅底骨质破 坏,病灶向后侵及左侧颞下极前区。鼻内窥镜检 查见:左鼻腔顶部黏膜下降,上有脓痂覆盖。活 检病理示:肝癌鼻窦转移。2002年3月4日—3月13 日予氟尿嘧啶联合干扰素治疗,间断予骨吸收抑 制剂(帕米膦酸二钠)抑制骨破坏。患者最终因 病情进展,于2002年5月25日死亡。
病例2,男,60岁,于2010年2月在我院体检 发现肝脏占位,2月21日行“肝段+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肝右叶肝细胞癌,Ⅲ级,结节型,大 小为6.5 cm×4.0 cm,切缘未见癌累及。术后因AFP 异常,分别于2010年5月12日和10月15日在我院行 TACE术(奥沙利铂100 mg,羟基喜树碱10 mg, 表阿霉素30 mg,液碘油5 ml)治疗2次。2010年10 月21日查CT示:双肺野球形病灶,考虑转移。同 年11月13日开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0.4g BID), 每次评估病情稳定。2012年6月因头晕、走路不 稳,查MRI示:颅脑转移(2处占位)。6月7日 行γ刀治疗。10月复查MRI:颅内多发转移瘤(较 前增多)。再次评价病情进展(PD)。10月29 日至11月23行全脑放疗(DT 40 Gy/20f)。11月 30日复查CT:双肺转移灶增大、增多,12月12日 主诉左侧鼻腔持续性鼻塞,查CT示:左侧鼻腔内 软组织肿块影。行左侧鼻腔新生物活检术,术中 见:左侧鼻腔内可见灰白色新生物,堵塞左侧鼻 腔。活检病理示“分化差癌伴坏死”,免疫组织化 学结果:AE(3-),CK8/18(++),CK5/6(-),Ki67约 60%(+),pCEA(+),Hepparl(+),支持肝细胞癌。 评价病情再次PD。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7月8日 在继续口服索拉非尼的基础上联合FOLFOX4方案 (奥沙利铂 85 mg/m2 VD,d1;亚叶酸钙 200 mg/ m2 VD,d1、2;氟尿嘧啶 400 mg/m2 IV,d1、2; 1200 mg/m2 CIV44h)治疗12周期,于2013年5月 14日复查颅脑MRI示:左侧鼻腔片状软组织影较 前缩小;颅脑转移灶较前缩小、减少。胸腹部CT 示:肝尾状叶低密度灶较前缩小;右肺上叶前段 软组织病灶较前缩小,见图 1~2。综合评价疗效部 分缓解(PR),鼻腔转移灶基本消失。其后继续 口服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现患者随访过程中。
![]() |
图 1 病例2肝细胞癌伴鼻窦转移患者不同时期的CT、MRI图像资料 Figure 1 CT and MRI images of case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sinus metastasis at different time |
![]() |
图 2 病例2肝细胞癌伴鼻窦转移患者活检病理图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图片 Figure 2 Biopsy pathological imag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mage of case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sinus metastasis |
肝细胞癌因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病 死率高[1]而备受关注。随着HCC发病率的增加、平 均生存期的延长,HCC在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的 发生率和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HCC多 见于肺(34%~70%)、淋巴结(16%~45%)、骨 (1%~20%)等部位转移[2],而鼻窦的转移鲜有报 道[3-4]。鼻窦部位的转移,由于临床症状隐匿,仅 有鼻塞、轻微头晕、鼻出血等,在诊疗过程中极 易漏诊、误诊[5]。本文病例2在诊疗过程中无明显 诱因下出现持续性鼻塞,当时考虑可能为上呼吸 道感染、鼻窦局部黏膜水肿所致,后因上述症状 持续存在,无缓解或改善,遂行局部影像学检查发现鼻窦占位,最终经鼻腔镜活检及免疫组织化 学证实为原发病灶转移所致。HCC的转移途径一 般多见于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蔓延、种植 转移四种途径,其转移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 种黏附分子、基质蛋白酶、细胞因子以及相应的信 号转导机制和相关的基因表达,具体机制尚不十 分明确,需进一步探索。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免疫 组织化学结果等,HCC的鼻窦转移多倾向为血行 转移所致,本文2例确诊鼻窦转移时已伴有骨、颅 脑等多器官或部位转移。
肿瘤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目前,HCC治疗的 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局部消融治疗和 系统性治疗(包括化疗[6]、分子靶向药物治疗[7]、 免疫治疗等),而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尚 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循证医学支持。对于鼻窦转移 部位的治疗,目前更主张采用化疗[8]、手术[4]、局 部放疗[9]等综合治疗模式,治疗方式选择的顺序需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症状等。病例1由于确诊时 已属于晚期,同时受到当时医学水平及医疗技术 的限制,治疗选择的方式有限,且药物敏感度较 低,最终因病情迅速进展而死亡。病例2在肝癌切 除术后发现双肺转移时便开始口服分子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后因病情再次进展(颅脑 转移),联合局部放疗(γ刀治疗、全脑放疗)。 局部症状控制后,患者出现双肺转移灶增大、增 多,并伴随鼻窦转移,在继续口服索拉非尼的基 础上联合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最佳疗效达到 部分缓解(PR,鼻窦转移灶接近完全消失)。患 者既往TACE术治疗过程中曾已多次应用含奥沙利 铂的方案局部灌注化疗,后因病情进展,在口服 索拉非尼后病情再次进展的基础上,联合以奥沙 利铂为主的方案全身化疗仍能取得病情部分缓解 的疗效,从这一病例中初步看到索拉非尼与以奥 沙利铂为主的方案二者联合在疗效上可能具有协 同作用,当然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其具体作用机制也需基础实验进一步探索。
[1] |
Johnson RC. Hepatp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7, 44(13): 307-12. |
[2] |
Yoo SJ, Cheon JH, Lee SW, et al.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the nasal cavity manifested as massive epistaxis: a case report[J]. Korean J Hepatol, 2004, 10(3):228-32. |
[3] |
Chen YX, He ZM, Chang YZ, et al. Transfering into accessory nasal sinuses and bone in a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J].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03,11(7):420. [陈 映霞, 何泽明, 常英展, 等. 原发性肝癌伴鼻窦及骨转移1例[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7): 420.] |
[4] |
Aung TH,Po YC,Wong WK.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to the skull base,pituitary gland,sphenoid sinus,and cavernous sinus[J]. Hong Kong Med, 2002, 8(1): 48-51. |
[5] |
Izquierdo J, Armenqot M, Cors R, et al. Hepatocarcinoma: metastasis to the nose and paranasal sinuses[J]. Otolarynqol Head Neck Surg, 2000, 122(6): 932-3. |
[6] |
Qin S, Bai Y, Lim HY, et al.Randomized,multicenter,openlabel syudy of oxaliplatin plus fluorouracil/leucovorin versus doxorubicin a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Asia[J]. J Clin Oncol, 2013, 31(28): 3501-8. |
[7] |
Barbare JC, BouchéQ, Bonnetain F, 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with long-acting octreotide:a phase Ⅲ multicentre,randomised,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Eur J Cancer, 2009, 45(10): 1788-97. |
[8] |
De simone P, Coletti L, Campani D, 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metastatic sinonasal undifferentianted carcinioma:a case report[J]. Transplant Proc, 2008, 40(10): 3821-2. |